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彬字儒宗,鲁国邹人也。父台,太山太守。彬有经国大度,而不拘行检。少便弓马,好游猎,身长八尺,走及奔鹿,强力兼人。晚乃敦悦经史,尤明《易经》,随师受业,还家教授,恒数百人。初为郡门下掾,转主簿。刺史王沈集诸参佐,盛论距吴之策,以问九郡吏。彬与谯郡主簿张恽俱陈吴有可兼之势,沈善其对。又使彬难言吴未可伐者,而辞理皆屈。还迁功曹,举孝廉,州辟主簿,累迁别驾。 
彬忠肃公亮,尽规匡救。又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彬莫不钦悦,称之于文帝,荐为掾属。帝以问其参军孔颢,颢忌其能,良久不答。陈骞在坐,敛板而称曰:“彬之为人,胜骞甚远。”帝笑曰:“但能如卿,固未易得,何论于胜。”因辟彬为铠曹属。帝问曰:“卿何以致辟?”对曰:“修业陋巷,观古人之遗迹,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他日,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  
初,邓艾之诛也,文帝以艾久在陇右,素得士心,一旦夷灭,恐边情搔动,使彬密察之。彬还,白帝曰:“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虽长史司马,参佐牙门,答对失指,辄见骂辱。处身无礼,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数劳众力。陇右甚患苦之,喜闻其祸,不肯为用。今诸军已至,足以镇压内外,愿无以为虑。”   
俄除尚书水部郎。泰始初,赐爵关内侯。出补邺令,彬道德齐礼,期月化成。迁弋阳太守,明设禁防,百姓安之。以母丧去官。益州东接吴寇,监军位缺,朝议用武陵太守杨宗及彬。武帝以问散骑常侍文立,立曰:“宗、彬俱不可失。然彬多财欲,而宗好酒,惟陛下裁之。”帝曰:“财欲可足,酒者难改。”遂用彬。寻又诏彬监巴东诸军事,加广武将军。上征吴之策,甚合帝意。
(选自《晋书》,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易经》明:懂得
B.颢其能忌:忌妒
C.恐边情动搔:通“骚”
D.能负才矜:怜惜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彬“有经国大度”的一组是    (   )
①晚乃敦悦经史 ②陈吴有可兼之势 ③又奉使诣相府计事,于时僚佐皆当世英彦,见彬莫不钦悦 ④彬之为人,胜骞甚远 ⑤又好施行事役 ⑥明设禁防,百姓安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彬少年时就练习射箭骑马,喜好游猎;后努力读书,学识出众。唐彬担任主簿时,向九郡官吏提问抵御吴国的对策。
B.唐彬奉命去相府商议事情,当时的名人才子都十分钦佩喜欢他,但也有人嫉妒他。陈骞对唐彬的称赞,使得皇帝征召唐彬。
C.唐彬被文帝派去暗中察访,唐彬把自己察访的情况报告给文帝,认为邓艾在陇右不得人心,除去他,不会造成大乱。
D.唐彬因为母亲的丧事辞官,后朝廷议论从杨宗和唐彬两人中选一个去担任益州监军,但两人各有缺点,武帝认为唐彬去更合适一些。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与谯郡主簿张恽俱陈吴有可兼之势,沈善其对。
(2)他日,谓孔颢曰:“近见唐彬,卿受蔽贤之责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圬者①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圬者:泥瓦匠。圬,涂抹、粉刷墙壁。②镘:泥瓦匠抹墙的工具。
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劳:劳动、劳作
B.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直:通“值”,报酬
C.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乐:高兴
D.然吾有讥焉讥:讥讽、讥笑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承福以泥瓦匠“自得”的一组是
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②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③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
④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⑤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
⑥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承福是个有战功、可以获得官职的人,却放弃了做官回到家乡,操镘做工谋生,租住在雇佣他的人家中。
B.王承福认为从国君到百官责任有大有小,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做,而应该用尽自己的能力,与人互通有无。
C.文章记叙了王承福的事迹和言谈,讥讽了社会上那些本无才能却又贪图富贵且不尽力做事的人,规劝世人要量才度力,克尽职守,安守本分。
D.作者认为王承福不肯为成家、养活妻子儿女而费心,表现出他是个杨朱之道的奉行者,是不肯拔一毛而使天下得利的人,是个不值得肯定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颜师古,字籀,京兆万年人。师古少博览,精故训学,善属文。仁寿中,李纲荐之,授安养尉。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佳其才,每作文章,令指摘疵短。俄失职,归长安,不得调,窭甚,资教授为生。
高祖入关,谒见长春宫,授朝散大夫,拜燉煌公府文学,累迁中书舍人,专典机密。师古性敏给,明练治体。方军国务多,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丧解。服除,还官。岁余,坐公事免。
帝尝叹《五经》去圣远,传习浸讹,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既成,悉诏诸儒议,于是各执所习,共非诘师古。师古辄引晋、宋旧文,随方晓答,谊据该明,出其悟表,人人叹服。寻加通直郎、散骑常侍。帝因颁所定书于天下,学者赖之。
俄拜秘书少监,专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析申熟,必畅本源。然多引后生与雠校,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斥为郴州刺史。未行,帝惜其才,让曰:“卿之学,信可称者,而事亲居官,朕无闻焉。今日之行,自谁取之?念卿曩经任使,朕不忍弃,后宜自戒。”师古谢罪,复留为故官。
师古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及是频被谴,仕益不进,罔然丧沮,乃阖门谢宾客,巾褐裙帔,放情萧散,为林墟之适。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亦性所笃爱。与撰《五礼》成,进爵为子。又为太子承乾注班固《汉书》上之,赐物二百段、良马一,时人谓杜征南【注】、颜秘书为左丘明、班孟坚忠臣。
帝将有事泰山,诏公卿博士杂定其仪,而论者争为异端。师古奏:“臣撰定《封禅仪注书》在十一年,于时诸儒谓为适中。”于是以付有司,多从其说。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十九年,从征辽,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戴。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注】杜征南:人名,即杜预。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坐公事免坐:因为
B.诏师古于秘书省考定,多所厘正厘:校正
C.卿之学,信可称者信:确实
D.念卿曩经任使曩:经常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颜师古“精故训学”的特点和“频被谴”的原因一组是()

A.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师古性简峭,视辈行傲然,罕所推接
B.师古辄引晋、宋旧文,随方晓答,谊据该明既负其才,早见驱策,意望甚高
C.专刊正事,古篇奇字世所惑者,讨析申熟,必畅本源抑素流,先贵势,虽商贾富室子,亦窜选中,由是素议薄之
D.多藏古图画、器物、书帖,亦性所笃爱仕益不进,罔然丧沮,乃阖门谢宾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薛道衡都因为赏识颜师古的才学而推荐他担任官职;可是没过多久,颜师古就因为而回到长安,得不到调任,非常穷困,依靠教授学生维持生活。
B.唐太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颜师古的缺陷:在侍奉父母和做官方面,没有值得称许的事。并且责备他说:“今天调任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呢?”颜师古谢罪,在聆听了皇上的教诲后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才能留任原职。
C.颜师古曾经为太子李承乾注释班固著的《汉书》并进献朝廷,得到赏赐。当时人说杜预、颜师古是左丘明、班固的忠实的传人。这表现了颜师古博学而能训诂之才。
D.太宗准备祭祀泰山,下诏令公卿博士共同议定礼仪。颜师古上奏是:“我在贞观十一年,撰写成《封禅仪注书》,当时群儒都认为很适中。”于是拿来交给有关部门,采用了他很多意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人。仪凤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日千计。俄缚首恶,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诉,不听,因曰:“陛下法与天下画一,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即其人有不臣状,臣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
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默啜胁知微称可汗,又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曰:“守忠而死与毁节以生孰愈?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而素尪弱,不能骑,宛转山谷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人取赏,见怀古至,急执之。有果毅【注】尝识怀古,疾呼曰:“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员外郎。
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始安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自陈为吏侵而反。怀古知其诚,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曰:“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况裔人耶!”身至壁抚谕,倩等大喜,悉归所掠出降,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
徙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史,所至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羽林大将军,未至官,还为并州。人知其还,携扶老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而来者愈众,得人心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大将军召,而孙佺代之,而佺不知兵,遂败其师。卒于官。
怀古清介审慎,在幽州时,韩琬以监察御史监军,称其“驭士信,临财廉,国名将”云。(《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二》全文节选)
【注】果毅:唐代低级军官的职衔。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怀辑:招徕安抚
B.武后怒,命按诛之          按:审问
C.身至壁抚谕             壁:筑墙
D.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      野次:到郊野(迎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裴怀古“清介”和“审慎”的一组是()

A.遂定南方,蛮夏立石著功      而素尪弱,不能骑,宛转山谷间
B.岂使臣杀无辜以希盛旨哉      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人驱迎者还
C.请就斩,不避也          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
D.拜姚州都督,以疾辞        以为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怀古曾为人伸冤,说:“如果那个人有背叛皇上的情状,我以私人之情就宽免他呢?”这以后怒气消解,那位僧人也得以幸免。
B.当时并州长史武重规纵容暴徒,他身边的人用胡乱杀人来取得奖赏,看见裴怀古到来,争着去抓他。有位担任果毅的低级军官曾认识裴怀古,大声呼喊说:“他是御史裴怀古。”于是幸免一死。
C.朝廷委派裴怀古担任桂州都督招慰讨击使,还没有经过岭,他就发书,使贼人明白祸福,贼人迎降,自己陈说是被当地的官吏逼迫而反叛。
D.不久转任幽州都督,安抚关照奚人、契丹人,他们准备全部落归附时,恰巧这时朝廷下令召他担任左威卫大将军,并让孙佺代替他,孙佺不懂得用兵,于是被奚人、契丹人打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吴起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群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子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侯浮西河而下泛舟 B.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崇尚
C.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轻视 D.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诛杀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吴起“善用兵”的一组是( )
①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②击秦,拔五城③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④于是南平百越⑤破驰说之言纵横者⑥北并陈蔡,却三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用兵如神,所以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太守来抗拒秦韩,结果大败秦军,夺秦五座城池。
B.吴起认为君王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国家险峻的地势,而要依靠德行,不修德义,国家终究要灭亡。
C.公叔依计设下圈套,使吴起谢绝娶公主而令魏武侯不再信任他,为避祸患,吴起只好离开魏国。
D.吴起在楚国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他的军事才华得到了施展,树立了赫赫战功,但却没有善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居府中,论议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
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空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子甄逢常以父名不得在国史,欲诣京师自言。元和中,袁滋表济节行与权皋同科,宜载国史。有诏赠济秘书少监。而逢与元稹善,稹移书于史馆修撰韩愈曰:“济弃去禄山,及其反,有名号,又逼致之,执不起,卒不污其名。夫辨所从于居易之时,坚其操于利仁之世,而犹选懦者之所不为,盖怫人之心难,而害己之避深也。至天下大乱,死忠者不必显,从乱者不必诛,而眷眷本朝,甘心白刃,难矣哉!若甄生,弁冕不加其身,禄食不进其口,直布衣一男子耳。及乱,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不以不必显而废忠,不以不必诛而从乱。在古与今,盖百一焉。”愈答曰:“逢能行身,幸于方州大臣,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惊人,逢与其父俱当得书矣。”由是父子俱显名。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略有改动)
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告以诚诚:实际情况
B.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薄:官职低
C.直布衣一男子耳直:一直
D.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分:料知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甄济“节行”的一组是()
①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②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③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④济弃去禄山,及其反,有名号,又逼致之,执不起,卒不污其名。⑤而眷眷本朝,甘心白刃,难矣哉!⑥以标目其先人事,载之天下耳目,彻之天子,追爵其父第四品,赫然惊人,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访使苗晋卿上表推荐他,诸府五次征召他,朝廷的诏书来了十次,他坚持隐居不出。这表现了他“仁”的节行。
B.甄济巧设计,暗中准备羊血放在身边,到了夜里,做出吐血的样子,假装不能支持,被抬回旧日的草房中。
C.适逢广平王平定东都,所以甄济并没有受到安庆绪的陷害。他到广平王军门进见而泪流不止,广平王被他感动。肃宗诏令他住在三司官府中,让那些做了贼军伪官的人围着他下拜,以使他们内心感到羞愧。
D.元稹认为,辨别人生追求在平常之时,坚守正直的节操要在利和仁互相冲突的时代,而依然选择懦弱之人所不会采取的行为。这是因为违背别人的意愿虽然困难,而逃避自己灾难的念头更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