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 |
B.“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明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D.“百炼成钢”与“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不同 |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
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气体 |
CO气体 |
通入氧气,点燃. |
B |
Na2SO4溶液 |
Na2CO3溶液 |
滴入适量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 |
C |
C粉 |
CuO粉 |
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 B.B C.C D.D
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收集H2 | B.O2验满 | C.配制20%的Ca(OH)2溶液 | D.除去CO中的CO2 |
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鉴别物质 |
方法 |
|
A. |
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
B. |
镁和锌 |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
C. |
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D. |
活性炭和氧化铜 |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