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相同之处是
A.实验生物材料都属于分解者 |
B.设计思路都是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
C.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
D.都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结论 |
某豌豆的基因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遗传符合按孟德尔遗传定律),其第4代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情况是()
A.基因频率变化,基因型频率不变 | B.基因频率不变化,基因型频率变化 |
C.两者都变化 | D.两者都不变 |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通过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提出了“尖端向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的观点 |
B.拜尔的研究证明,尖端向下传递的“影响”不均匀分布,是向光弯曲的原因 |
C.温特证明,尖端向下传递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
D.生长素最早是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到的 |
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2,4—D | B.乙烯 | C.吲哚乙酸 | D.吲哚丁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