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
东海起航线: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武王就派遣箕子到朝鲜传授田蚕织作技术。箕子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海港出发,走水路抵达朝鲜,把中国的养蚕、缫丝、织绸技术通过黄海最先传到了朝鲜。公元前三世纪,江浙一带的吴地有兄弟二人,东渡黄海至日本,传授蚕织和缝制吴服的技艺。隋唐时期,日本使节和僧侣往来中国频繁,他们仿制彩色锦、绫、夹缬等,至今仍沿用中国唐代的名称。宋代有很多的中国丝绸被运往日本,元代政府设置市舶司向日本出口丝绸,明代日本从中国输入的生丝、绢、缎、金锦等不计其数。
南海起航线:早在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缅甸等国,远航到印度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进行贸易交换,中国丝绸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唐宋两代,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明代,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2)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___________ 的变化。
(2)6月22日前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__日(北半球的节气),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线,北极圈内有___________现象;这一天泉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是__________。
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下图)
甲乙
(3)判断属于夏季正午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____(甲或乙)图,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____________(冬季或夏季)正午的光照情况。

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南纬、北纬),经度是____________ (东经、西经)。
(2)写出A、C两点的经纬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各点位于__________(东或西)半球。
(4)图中所示各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带。
(5)A点在B点的_______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读世界大陆轮廓模拟拼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结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逐渐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这一学说被认为是()

A.板块学说 B.地心说
C.同心说 D.大陆漂移说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拼接吻合的两个大洲是

A.亚洲、非洲 B.欧洲、亚洲
C.非洲、南美洲 D.南美洲、北美洲

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

A.跳楼
B.乘电梯下楼
C.躲在窗下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坚固的床下或桌下

读大洲大洋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 ② , ③ , ④ ,
, ⑥ , ⑦
(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
A ,B ,C ,D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是:
A B C D
(2)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河流丙的流向是自 流。
(3)B地与C的相对高度是 米,如果要登上山顶,则选择 处是最佳出发点。
(4)如果图中甲地到乙地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其实际的距离应是: 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