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德国时指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中国也再不能重复鸦片战争以后在列强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材料表明( )
①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健全人格的追求。这表明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 |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
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等,这一现象说明
A.文化是自言而然产生的 |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 D.文化是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
电视版《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最高收视率17.3,成为各地电视台的动画片收视之冠。而后,其动画电影票房达到9000万元,估计2009年衍生产品可能达几亿元。这告诉我们
A.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 |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回答:1-2题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因为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这说明
A.龙的形象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 | B.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
C.龙的形象属于图腾崇拜 | D.龙的形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龙的形象存在不同的解读,是因为
A.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具有统一性 |
B.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
C.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
D.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
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根本目的是
A.促进我国经济较快发展 | B.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
C.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 D.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