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拼爹”难拼出美好未来
李昌禹
一毕业就面临的“就业难”“高房价”“裸婚”等现实难题,确实让当代青年背负了太重的负担。
②于是,有人重弹“出身论”的老调:“出生决定出路”“拼搏不如拼爹”;有人鼓吹“读书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甚至有人抛出“长相论”:“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这竟然引得无数网友跟风,大呼“中枪”,呼喊着“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③青春,本该是热血拼搏、永不服输的,所谓“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年轻是冲锋陷阵的资本。然而,一些言论却劝诱年轻人早早缴械投降,或者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岂不是咄咄怪事!
④如果依靠拼爹,陈嘉庚自可守着父亲的米店过着舒适惬意的生活,陈景润大可在战乱年代托父亲关系谋一份在邮局的稳定差事……
⑤如果依赖拼爹,身为保安的甘相伟恐怕只能躺在床上做做北大梦,棉纺厂工人张艺谋也许只能在下班后落寞地艳羡别人拍的电影……
⑥但因为这些人有梦想,不甘心,敢拼搏,所以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⑦总有年轻人抱怨自己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机遇,却不愿反思自己是否把时间都浪费在看肥皂剧、刷没有营养的微博、在淘宝“血拼”或者通宵打游戏上。没有一个富爸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此为借口,丢了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⑧“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必须顶住风吹雨打,忍住腰酸背痛,不断攀登。“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受苦的时候,往往也是能力、功力提升最快的时候。“练武不练功,到老一身空”,像扎马步这样的基本功,练起来最苦,也最能锻炼人。这种苦,中老年人吃不消,只有年轻人能做到,所以,“苦”中,蕴含着对年轻人来说最独特的价值和机遇。
⑨话说回来,其实说到“拼爹”,只要不违法乱纪,也是人之常情。不光中国,欧美发达国家一样“拼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女花父母的钱,父母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子女发展,在哪个国家都合乎情理。但俗话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易于懈怠,如果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一旦失去了荫庇,“其亡也忽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道理就在此。“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奋斗,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⑩“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对别人拼爹“羡慕嫉妒恨”,不如趁年轻好好奋斗拼搏。莫等青春散场,才后悔来不及、回不去、得不到。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分析第⑧段的论证思路。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⑥一⑨段的哪一段最合适?并简述理
由。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说:“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
道太黑暗,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时间的价值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提出来的?
如何有效使用时间,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至少答出两点)
根据上下文意思,简要概括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从整体上看,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论述什么观点?
文中说“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谈谈你是怎样做的?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风起
4月,快要高考了,一个双休日,儿子在读书。母亲进了屋,开门关门时,那扇破旧的门发出吱吱的声音,有点刺耳。
有些吵到儿子了。儿子皱了眉,说:“妈,你干吗呢?”母亲做错了事一般,说:“没事,没事,你继续看书吧。”
家里穷。儿子的父亲常年都在外地打工,给儿子赚未来上大学的学费,回家的次数极少。母亲在家里干些零活,兼顾着照料儿子。儿子成绩好,是爸妈的希望。
儿子看了一会儿书,饿了,喊:“妈,我饿了,有吃的吗?”母亲听到儿子的喊声,忙跑进来,说:“有,儿子,你等等啊。”一会儿,母亲端来一碗玉米,几根玉米晶莹剔透地放在碗里。儿子摇摇头,有些嗔怪地说:“妈,你不是不知道,我不喜欢吃玉米。”母亲说:“这玉米可好吃了,是……”看着儿子阴沉着的脸,母亲噤了声,说:“儿子,那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去买。”儿子想了想说:“我要吃蛋糕,提拉米苏的。”
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那个叫提拉米苏的蛋糕,母亲见过,也给儿子买过。那是在儿子生日的时候,是儿子硬拉着她去买的,特别贵,贵得让母亲心疼。
儿子看母亲犹豫的神情,说:“妈,你到底给不给买?”母亲说:“行,行,我去买。”母亲手里攥着几张钱,匆匆地出了门。
提拉米苏买回来了,儿子高兴地从母亲手中抢过。儿子没有注意到母亲脸上的表情,母亲心里在想,这么贵,这么贵的蛋糕,孩子他爸得干一天的活才能赚回来啊。
临下午时,儿子看着书,又有了其他的想法。儿子说:“妈,等考完试,我想到外面走走。”母亲说:“行,你走吧。”儿子苦笑,说:“妈,我的意思是说,等我考试考完了,我想到外地去旅游。旅游知道吗?”母亲摇摇头,她还真不知道什么叫旅游,到外地去就算是旅游吗?那儿子他爸也算旅游吗?儿子只好给母亲解释,说:“妈,旅游就是去玩,不是去打工,要坐火车坐飞机去玩,还要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母亲有些懂又有些不懂,母亲又想,是不是会要很多钱呢?母亲想着,心头莫名地沉了沉。
晚上,父亲的电话来了。母亲喊儿子,说:“你爸来电话了,让你听。”儿子说:“妈,我正忙着呢,还是不听了吧。”母亲说:“你这孩子,你爸就是想和你说两句话。”折腾了半天,儿子还是不肯听电话,母亲只好在电话里解释,说儿子正在认真看书呢。父亲笑了,说:“没事,没事,让儿子好好学习吧。”父亲还说:“也就个把月了,儿子想吃什么,想干什么,你尽量满足他。”母亲就说了买提拉米苏的事儿,好贵。母亲还说了儿子想去旅游的事儿,旅游要坐火车,坐飞机,要住宾馆,上饭店吃大餐,需要好多钱呢。父亲听着,说:“没事,没事,我多加几个班,争取把钱赚出来。”母亲说:“别,你一个人在外面,还是要注意多休息。”父亲说:“我没问题的,身体棒着呢。”
后来的一段日子,儿子还是从早到晚抓紧读书,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周六周日在家里。有一天儿子回家,看到母亲的眼圈有点红,看到自己回来,母亲又似乎在极力掩饰着什么。儿子问:“妈,出什么事了?”母亲摇摇头,说:“没,没什么事儿。”儿子哦了一声,就没再问,又钻进房间,随手摊开了书。
6月初。结束高考。儿子一脸轻松地从考场走出来时,很意外地在校门口看到了母亲。母亲说过的,这几天因为忙没送儿子进考场,更别说来接儿子了。
儿子还没开口,母亲就说:“儿子,妈带你去一个地方。”第一次,母亲的口气是那么的不容置疑,儿子的心头莫名地闪过一丝不安。
在那块墓碑前,儿子站定了。儿子看到了墓碑上的照片,竟是父亲。儿子顿时愣住了,母亲说:“你爸半个月前就离开了我们,你爸是加班加点赚钱累的,不慎从20多层的楼上跌落。你爸临走前交代,他不想影响你的高考,嘱咐我等你考试完再告诉你……”
儿子一时哽咽,重重地跪倒在父亲墓前。
起风了!请你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标题“风起”有什么含义?
说说下面的句子都对人物采用了什么描写?它们各表现了什么心理?
母亲做错了事一般,说没事,你看书吧。
母亲愣了愣,有些犹豫。“行,你走吧,现在不也没把你关住吗?儿子苦笑”,请你说说“儿子苦笑”的内容是什么?
你认为文中儿子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如果你是他,你应该怎样做?
有人说,就是因为小说中的母亲对孩子一味的爱、一味的付出才培养出对家庭对亲人“冷漠”的儿子。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阅读尤今的《向日葵》,完成小题。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②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C。我和日胜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砭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③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④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日胜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耶!
⑤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⑥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⑦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⑧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⑨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⑩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⑾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⑿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⒀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中的故事内容。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⑴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①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
②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
⑵简要说说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联系全文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安恩和奶牛》)
⑴本文第⑾段和【链接】材料一样都解开了故事的悬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选文和《安恩和奶牛》的文中设下了哪些悬念?
⑵本文第⑾段和【链接】材料分别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警句》,完成小题。
①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②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③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④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 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
阅读李玉良的《端午节回家》,完成小题。
端午节回家
李玉良
“妈!端午节我就不回来了,公司就放三天假!”
②“哦,又不回来了啊!”母亲叹气的在电话那头说。
③“我回来,坐车都要做4个多小时,中途又要换几趟车,来回真的很麻烦的。况且回到家已经很累了,最多在家住两晚,又要急匆匆的赶回公司啊。”我很委屈的对母亲说道。
④“那你就别回来了,是很累的。你自己买点好吃的,记得每天不管有多忙,都要记得吃饭啊!这次你就别回来了。”母亲和蔼的对我说。
⑤ “好的,妈!下次放假我一定回来。”我在电话那头对母亲说道。
⑥“好……好,下次,下次放假你可一定要回来啊!我和你爸都很好的,你就安心工作吧!不说了,下次你可一定要回来啊!”说完,她在那头早挂断了电话。
⑦我放下手机,心里顿时很不是滋味。记得今年春节假后,母亲送我到村头的马路上搭车。她帮我提着东西,在我后面跟着,眼睛一直很不舍得的望着我。我对她说,清明节就不回来了,就放三天假,还没有等我说完,她立马对我说道:“那就五一假回来啊!”我连忙对她说:“五一也只放三天假啊!”母亲笑着说道:“那就端午节一定要回来哦!”我没有再说什么了……
⑧想到这,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溢满了眼眶。我放下手中的事情,马上去车站买车票回家。
⑨在买车票的回来的途中,我突然想到替母亲买几件新衣服,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旧的,并且很多都是捡了别人穿过的。春节的时候,村里的人私底下议论,说我妈养了一个不孝的儿子,自己穿得很体面,却让自己的妈穿得太破旧了,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后来,妈知道了这件事情,她对村里人说,我给她买了好几件新衣服,而且已经买了好多次了,只不过是她自己没有穿,太娇艳了,自己太老了,怕穿出来,会被人笑话,况且整天在家忙农活,也不舍得穿这么好的衣服。想到这,我的眼泪又马上流下来了。
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家了。回到家中,母亲正在菜园里摘菜。看到我回来了,又惊又喜。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问我累不累,帮我放下东西。吃晚饭的时候,她一直望着我吃,一直往我的碗里夹我最爱吃的菜。嘴里一直不听的问这问那的。饭后,一直跟我聊天,聊到很晚才睡觉。那晚,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有好几次都蹑手蹑脚的跑到我的房间,呆呆的只是看着我,看了又看,或是帮我盖被子。
⑾第二天一大早,我一醒来,就听到她与王大婶说话。母亲对她说,这件新衣服都是我帮她买的,买了好几件,并且都是什么名牌的,挺贵的。我真不敢想象,一个从来不懂名牌,没有念过几年书的农村妇女,竟从她的口中蹦出几个英文名牌的词来。我这才知道,为什么昨晚,她硬是要我教她说这几个英文。听到这里,我的眼睛又湿润了。其实我给她买的几件新衣服,没有一件是她穿得合身的。在我回家的短短两天里,母亲逢人就主动说:“我儿子又给我买了几件新衣服,都是名牌,很贵的!”
⑿第三天,我又要走了,母亲同样一大早就起来为我熬粥。我也知道,其实母亲昨晚一直没有睡好,她来我房里一连看了我来五六次,总是看了又看。吃早饭的时候,也只是两眼呆呆的看着我吃。我心里很明白,其实母亲很不舍得我走。
⒀车来了,我接过她手中的东西上了车。我连忙对她说道:“妈!以后每一个月我都回来一次!”母亲听后,先是一惊,然后笑着大声对我说:“好!好!好……”汽车开走了,母亲依然站在那里不舍得离去。看着她站在那里,我的眼泪又来了。
⒁如今的我每个月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抽空回家一趟。哪怕是只住一晚,看看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看看我。无论子女走得有多远,父母手中总有一根线,一根牵挂子女心灵的线,只要抽动这根线,我们都会感受到远方父母的呼唤。有时间一定要回家看看,儿女是父母一生的牵挂!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情节 |
母亲的情感 |
端午前决定不回家 |
|
端午回到家 |
又惊又喜 |
端午后离开家 |
体会“无论子女走得有多远,父母手中总有一根线,一根牵挂子女心灵的线,只要抽动这根线,我们都会感受到远方父母的呼唤。”这句话的含义。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有好几次都蹑手蹑脚的跑到我的房间,呆呆的只是看着我,看了又看,或是帮我盖被子”。
链接: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文章第13小节和链接材料都写到自己离别时“我的眼泪又来了”,其中包含的情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你结合材料辨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