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6molA和2molB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B(S)
2C(g) ΔH<0,4s(秒)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测得C的浓度为1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5mol·L-1·S-1
B.达到平衡后若向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则A的转化率增大
C.此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
D.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C的浓度将增大
下列有关物质浓度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25℃时,NaB溶液的pH=8,c(Na+)-c(B-)=9.9×10-7mol·L-1 |
| B.25℃时,向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Na+)>c(NH4+)>c(SO42—)>c(OH—)=c(H+) |
| C.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c(OH-)+2c(CO32-)=c(H+)+c(H2CO3) |
| D.同温下,pH相同时,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
c(CH3COONa)>c(NaHCO3)>c(C6H5ONa)>c(Na2CO3)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 A |
向溶液X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 |
| B |
等体积pH=3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锌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 |
HA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
HB酸性比HA强 |
| C |
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 |
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
| D |
向1mL1%的NaOH溶液中加入2mL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0.5mL有机物Y,加热 |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
Y中不含有醛基 |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X |
|||
| Y |
Z |
W |
|
A.原子半径:rW>rZ>rY>rX
B.含Y元素的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
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
D.X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H5与水反应可产生两种气体
阿司匹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医药之一。它可由下列方法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邻羟基苯甲醛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 |
| B.用酸性KMnO4溶液直接氧化邻羟基苯甲醛可实现反应① |
| C.反应②中加入适量的NaHCO3可提高阿司匹林的产率 |
| D.与邻羟基苯甲酸互为同分异构体,苯环上一氯代物仅有2种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3种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
| 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 |
C.N2(g)+3H2(g) 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
| D.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S<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