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科研人员所研究的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
A.地衣 | B.苔藓 | C.土壤微生物 | D.草木植物 |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年) |
1937 |
1938 |
1939 |
1940 |
1941 |
1942 |
种群数量(个) |
25 |
46 |
208 |
440 |
770 |
1380 |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下降 | B.上升 | C.保持稳定 | D.越来越大 |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 B.共生、寄生 |
C.寄生 | D.种内斗争 |
研究种群的特征有助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和濒危物种的保护,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种群密度 | B.年龄组成 |
C.物种丰富度 | D.出生率和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