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中介绍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炫耀,很高兴地介绍了自己国家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并向国王推荐可以使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火药枪炮,国王大为赞赏。但在皇宫的辩论,没想到引以为豪的讲述会遭到女王的指责。 |
B.《格列佛游记》中写在小人国“高跟党”和“低跟党”相争,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低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高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高跟党的人担任。 |
C.《格列佛游记》介绍的“慧骃国”,是格列佛见到的最理想的国度,在这里他与慧马谈天论地,生活十分的开心而又惬意,但是当他想长久留在此地之后,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因为他只是“耶胡”,而非马。 |
D.英国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是对英国现代文明的肯定。 |
一位同学在读《朝花夕拾》时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山海经>》)
B.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
①A.B两段文字分别是指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A. ;B. 。
②请分别说说这两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感情。
走近名著。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作品。
①雅乎夫舅舅的萨沙
②慈善的工匠格里戈里
③主人公私自染了桌布,遭到暴打
④母亲去世后,主人公不得不出外谋生
作品:《 》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
B.《水浒传》中宋江因长得黑,有孝名,被人称为“孝义黑三郎“。 |
C.《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的主人公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
阅读经典名著,完成后面题目。(共4分)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名著阅读
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他叫保尔.柯察金,这部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情节,最少使用一个成语。
示例:保尔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双目失明却决不碌碌无为,在病床上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他用钢铁的意志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保尔是一个 。
(2).阅读拓展(4分)
<1>下面不属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是()
A.阿尔焦姆 | B.塔利亚 | C.格里姆卡 | D.阿廖沙 |
<2>主人公是在_________ 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名著阅读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是前苏联 (作者)的长篇小说《》 中的名言,小说的主人公是 。
走近名著。
(1).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穿上杠房或喜轿铺所预备的绿衣或蓝袍,戴上那不合适的黑帽,他暂时能把一身的破布遮住,稍微体面一些。
选文中的“他”是谁?此时的他已经堕落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3分)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红岩》刻画了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甫志高、华子良等众多的英雄形象。 |
B.《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因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铀,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C.鲁迅在《琐记》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在文中作者记述了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