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恰遇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的情景和有所感而写下此词。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④山城:指密州。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的传统节日相同的一项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的是密州元宵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请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虚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作者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表达诗人的心情。
发挥想象,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石狮子见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的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地心愿
从这三节诗中,我们能领悟到“春雨”怎样的精神品质?
“第一样事”和“第二样事”所指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这样写,不重复吗“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