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轼的《蝶恋花·密州上元》,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灯火钱塘三五夜②,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③。
寂寞山城④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⑤。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正月十五元宵节。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恰遇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的情景和有所感而写下此词。②三五夜:阴历每月十五夜。 ③尘随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 ④山城:指密州。⑤社:农村节日祭神之所。当时的密州,因连年蝗旱,民不聊生,村民常举行社祭,祈求丰年。下列诗句与本诗描述的传统节日相同的一项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C.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描绘的是密州元宵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的景象。
请细读全词,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题。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蛩(qió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 和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
(2)赏析划线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泛海怀通州
[宋]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
一片朝宗①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
始知百炼是精金。
【注释】①朝宗:归向大宋王朝。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文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请简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2)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