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共8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哪一国?一百年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你认为在高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一局势?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以上这幅图反映的事件是什么?
(2)该人物先后几次下西洋?
(3)该事件的出发点在哪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该历史事件产生什么作用?
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并回答问题。(本大题14分)
(1)运河两端城市的现今名称:
A.涿郡指今 |
B.余杭指今 (2)运河四段的名称: |
C. |
D. |
E.
F.
(3)想一想:假如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到江都“南巡”,可能经过哪几段运河?(可填英文字母代码)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下列两幅图,从侧面反映 “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排序:① ② ③ ④ ⑤ 。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这是谁说的话?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3)这三句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