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此论述体现出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 C.卢梭 | D.康德 |
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最为可信 |
| B.单一的当事人记载不符合历史真实 |
| C.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信度更高 |
| D.传说故事不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
| 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 |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
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
|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
|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
|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原始农业 | B.个体农耕 | C.千耦其耘 | D.自然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