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
A.报纸和广播 | B.铁路与飞机 |
C.电影和电视 | D.网络和漫画 |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
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朝代 |
县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秦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汉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
C.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 D.扩大了国家疆域 |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
C.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
D.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
历史学习中存在“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正确“历史结论”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始终发挥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 |
B.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D.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