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取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调控措施为( )
①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 |
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 |
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 |
D.标志着我国开放体系初步形成 |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
C.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
1984年,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这主要说明()
A.改革开放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
B.深圳率先搞活了国内的市场经济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
D.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
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在北京召开。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 |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 |
C.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 | D.“左”的思想在当时仍有影响 |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材料中“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
B.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C.有利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
D.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