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君权”,后者源于“民权” |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C.都主张无论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
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
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倾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
A.都江堰 | B.秦长城 | C.唐长安 | D.明皇宫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①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