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 A.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
| B.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
| C.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
| D.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
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
|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
| 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
| 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
卢梭说,以绞死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这一观点( )
| A.体现了社会契约的主张 | B.解释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 |
| C.体现了权利对等的理念 | D.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
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对中国进行深层次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 )
| A.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 |
| B.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兼容并包” |
| C.全部文明与文化趋向的现代化 |
| D.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学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这一观点( )
| A.怀疑董仲舒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
| B.肯定董仲舒“阴阳五行”学说 |
| C.否定董仲舒的学说 |
| D.肯定董仲舒学说的影响力 |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 A.仁者爱人 | B.君主法治 |
| C.礼乐规范 | D.三纲五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