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轶事】
周敦颐为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后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②狱者,吾属③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④惑于谮口⑤,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周敦颐传》节选)
注释:①手版:古时大臣上朝时所持的笏。②分宁:分宁县。敦颐曾在此地担任主簿。③吾属:我们这类人 ④赵抃(biàn): 人名。⑤谮(zèn)口:诬赖的话
【读文知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周敦颐)
【品诗明志】
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书舂陵①门扉》周敦颐)
①舂chōng陵:古地名,今湖南宁远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乃委手版归 ⑵虽下之
⑶熟视其所为 ⑷临之甚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作用(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杀人以媚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予谓菊谓为信然 |
C.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D.香远益清曾益其所不能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下列句子与《书舂陵门扉》中三、四句流露出的思想情趣不相同的是(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D.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周敦颐人如莲花,请从【人物轶事】中概括出周敦颐的事件来验证【读文知人】中
的划线句。(不少于两件事)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君子?请结合三则诗文概括回答.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 )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荻,芦苇秆)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家贫无资()及其稍长()
太夫人以荻画地()或因而抄录()翻译下面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请同学们回顾下学过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该文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谁呢?请问他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与欧阳公一样的什么样的困难,他们都是怎么克服的呢?他们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②其真无马邪()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食之不能尽其材 | B.不汲汲于富贵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C.安求其能千里也或遇其叱咄 |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马之千里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甲】【乙】两段中加点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个成语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请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
呢?
(2)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划分下句的朗读节奏。
自 幼 所 作 诗 赋 文 字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孤 ()(2)为()(3)或()翻译下面句子。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太夫人在欧阳修幼年时是怎样教他读书的?(用原文回答)
欧阳修的勤奋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完选文后,你有何启示?
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小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①忽幸其第()②方遣使致书()
③韩王以实对()④臣未发书()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 |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
C.至之市(《郑人买履》) | D.稍出近之(《黔之驴》)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短文两篇》)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