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轶事】
周敦颐为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后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②狱者,吾属③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④惑于谮口⑤,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周敦颐传》节选)
注释:①手版:古时大臣上朝时所持的笏。②分宁:分宁县。敦颐曾在此地担任主簿。③吾属:我们这类人 ④赵抃(biàn): 人名。⑤谮(zèn)口:诬赖的话
【读文知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周敦颐)
【品诗明志】
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书舂陵①门扉》周敦颐)
①舂chōng陵:古地名,今湖南宁远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乃委手版归 ⑵虽下之
⑶熟视其所为 ⑷临之甚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作用(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杀人以媚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予谓菊谓为信然 |
| C.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D.香远益清曾益其所不能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下列句子与《书舂陵门扉》中三、四句流露出的思想情趣不相同的是( )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D.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周敦颐人如莲花,请从【人物轶事】中概括出周敦颐的事件来验证【读文知人】中
的划线句。(不少于两件事)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君子?请结合三则诗文概括回答.
文言文阅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②满坐寂然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走: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
| B.其夫呓语(其:她的。) |
| C.既而儿醒,大啼(既而:不久,紧接着。) |
|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虽然。) |
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文章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答: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2分)
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②治病辄效( )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 A.亲往观之 | B.走而告之 |
| C.原礼心异之 | D.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医家”的为人。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翻译(2分)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2分)
(甲)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给加线字注音并解释两个四字短语。
⑴犬牙差互()⑵浩浩汤汤()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著名电影配音演员、朗诵家童自荣先生曾朗诵《岳阳楼记》,原文的结尾只有一个“吾谁与归”,但他读了两次:第一次读得语调很轻,但语气很沉痛,而第二次却读得高亢悲壮,撼人心魄。
请你揣摩藏在原文句背后的意蕴,评说他这样处理朗读的好处。假如你班要拍摄一部《小石潭记》的自然风光DV片,你作为摄像师,将如何忠实于原文,运用好你的镜头语言(怎么拍)?请说明。
现在你假借“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请你用《岳阳楼记》、苏轼《水调歌头》中相关句子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
柳老先生:
阅读下面文言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而后作( )(4)衡于虑( )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根据对文段的理解填空。
(1)“是人”经历磨炼,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选用文中三个字来回答)
、 、 。
(2)本文议论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讲的主要是 和 两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