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冰水混合物、空气 |
B.液氮、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剩余固体 |
C.氨气、干冰、稀盐酸 |
D.金刚石、氢氧化钙、石灰水 |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C.在1g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饱和溶液 |
D.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
C.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 | B.二氧化硫 | C.二氧化碳 | D.一氧化碳 |
2013年我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有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碳的一种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海绵”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
B.高弹性和强吸附性属于“碳海绵”的物理性质 |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
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
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
B.0-t1时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
C.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
D.0-t2时段,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