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 A.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
| B.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像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
|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
|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图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 |
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图,其中A~E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b、e物质表示分别氧气、水、[H]
B.图中A、B过程分别表示光反应和暗反应,C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玉米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是ABCDE过程
D.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的是CDE过程,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的是E过程
右图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由a到d时,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增加 |
|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
| C.若光照强度长期为c时,该绿色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
| D.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 |
单位的二氧化碳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实验前叶片质量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 温度/℃ |
26 |
27 |
28 |
29 |
|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
–2 |
–3 |
–4 |
–4.5 |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mg |
+4 |
+3 |
+3 |
+1 |
据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6℃ |
| B.光照时,第二、三组轮藻产生的氧气量相等 |
| C.光照时,第二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
|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10 mg |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
| B.图乙中cd段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了染色体 |
|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
| D.图丁中a、b曲线分别依次表示小鼠和青蛙随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
M、m和N、n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则该细
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
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
个染色体组
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复制、联
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
D.M和N染色体复制后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