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同等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大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表中实验设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 )
试管号 |
Ⅰ |
Ⅱ |
Ⅲ |
IV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试管Ⅳ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Ⅰ相同
B.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
C.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变化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D.试管Ⅱ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Ⅲ开始下降
某人不敢喝牛奶,因为喝了拉肚子,他怀疑自己肠胃不好。后来新进一批奶牛,产奶后他喝了不拉肚子,感觉很好,这批奶牛是()
A.健壮的奶牛 | B.卫生条件好 | C.转肠乳糖酶基因奶牛 | D.转肽酶基因奶牛 |
下列关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DNA文库中的DNA来源于mRNA的反转录过程 |
B.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
C.cDNA文库中的基因没有启动子 |
D.一种生物的cDNA文库可以有许多种,但基因组文库只有一种 |
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正确的是()
①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②设计预期蛋白质的结构③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④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①③ | C.③②①④ | D.③④①② |
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后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了β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A.基因工程 | B.蛋白质工程 | C.基因突变 | D.细胞工程 |
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
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
C.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等 |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