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的父亲 王春鸣
①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疼,从来看不见他身上有病。养育我们长大的这几十年,他就像个太阳一样在无数的日子里穿梭来穿梭去,教书、挣钱、奔波……浑然圆满,活力四射。
②可是,冬天刚来的时候,我回家去看他和妈妈;大清早在橘树下面,我捶了他一拳:爸爸,你为什么不站站直?弓着腰像个老头儿似的?他揉了一下腰,回答我:我每天要到上午十点之后才能渐渐站直,腰椎不行了。
③我装作去追一条狗,迅速地离开他。离开我弯弯的父亲。然后,隔了一条田垄又一条河,我远远地,远远地看着我的父亲,弯弯的父亲。
④我不想描述他的样子给任何人听,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我也不想问他,他的腰是何时开始这样的。问什么,难道问了之后,从前那些我没有在意的弯腰弓背的早晨就不存在了?我经常回去看他,那些下午与黄昏,他将电瓶车开得呼呼生风。他有时候说他血压高,半夜小便困难,我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觉得那都是人家父亲的病,关他什么事。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他常常粗暴地反击我:我不吃怎么办啊,我已经七十啦!你看好了我一死你妈还能活几天!
⑤这些话真没意思。我不和他吵了。
⑥父亲也来追那条狗了,狗早不见了,我看着河里面他的倒影,风和流水将那块走动的影子,割得破碎和流畅。蓝天和白云,深不可测地经过父亲水中的身影。我忽然很想念弟弟,如果他此时在,我真想抱着他大哭一场,告诉他,我们的父亲老了。我把眼泪和鼻涕擦在身边的竹竿上,退到林子深处。再早几天,我的五爷爷,比父亲大十岁的他的小叔,忽然在睡梦中去世了。那时我刚刚接到五爷爷要过八十岁生日的邀约,没有人相信他就这样离开了,妈妈说她一闭眼,还看见他活生生地站在窗子外面喊,“胜玉,你开一下门来,我给你带了几个庙里的馒头。”但是,他就躺在那里了,任凭我的表姑们如何哭喊,一动不动。穿着孝衣的父亲那几天没有任何表情,他有时候走到他的小叔灵前,看一看,不流泪,也不说话。那时我就隐约觉得父亲有点老了,他不动声色的背后藏着某种不舍与畏惧。
⑦看着五爷爷安详的模样,其实我们都知道,死亡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离别。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暗暗害怕,这些都说明,爸爸妈妈真的老了,离别的日子,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了,而更可怕的是父母自己也意识到了。父亲他买回来给我们吃的鱼更大,他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情,自孩子幼年而始,经历了一长段的麻木期之后,又在他们晚年,被召唤出来,它岌岌可危摧枯拉朽,炽热如地火却又隐忍不发。
⑧那么,那些充斥着报纸和电视的保健品广告,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感激它们,使我曾经浑然圆满如太阳的父亲,在晚年放下一切雄心和梦想,一切奔波与劳碌,尘埃落定地,做着唯一一个梦——健康的梦。一个孤独的人,是可以通达和超脱的,但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总要未雨绸缪,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推远一点。
⑨我耐心地等待十点钟的到来,一切如表象般圆满……
(选自《散文》,有删改)请写出我的儿子称呼我的父亲为“太阳公公”的原因。
比较下列两个句子,结合语境分析哪一句效果更好。
原句:“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
改句:“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第⑥段中,“那时我就隐约觉得父亲有点老了,他不动声色的背后藏着某种不舍与畏惧。”联系上下文,说说父亲的“不舍与畏惧”,是指什么?
第④段,“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第⑨段“我耐心地等待十点钟的到来,一切如表象般圆满……”我的情感从“心痛”到 “耐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6分)
杀死金鱼的凶手
湘湘
①金鱼是非常漂亮的观赏鱼,许多养过金鱼的小朋友都有过给金鱼喂食的美妙经历,也有一些小朋友发现,金鱼似乎永远不知道饱,以至于吃到后来一一被撑死了。
②金鱼真的会被撑死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金鱼消化系统的构造,看看它有没有先天不足的地方吧。
③不同种类的鱼,消化系统差异比较大,分为有胃鱼和无胃鱼。金鱼和常见的鲫鱼、鲤鱼、草鱼等都属于无胃鱼。无胃鱼在食道后部和肠道最前部之间有一个膨大部分,但却不能算是胃,这个膨大部分只有贮存食物的功能,而不能分泌胃蛋白酶参与消化,因此消化能力较差,饱食感往往比较迟钝,一般有胃鱼能量摄取足够时便不再就食,而无胃鱼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则容易吃得比需求量略多,饲喂时往往采取“多次少喂”的方式。
④金鱼是根据外形选育出来的品种,其身体调节能力和抵抗力比野生鱼差,这就形成了 “金鱼容易被鱼食撑死”的现象。但你有没有细细观察过,在投入过多食物时,金鱼也是吃一阵就不吃了,并没有“吃到死”。那么,鱼食过多到底与金鱼的死亡有没有关系呢?
⑤在鱼食充分的条件下,金鱼会吃得有点撑,这对它脆弱的消化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饱食后的金鱼为了消化食物,需氧量会增加。过量的食物在水中被微生物分解后腐坏变质,不仅会产生各种有毒害的代谢产物,污染水质,还会消耗水中溶解的氧。如果投喂的是活食鱼虫,鱼虫本身也会争夺水中的氧。
⑥当水中的氧不足,金鱼就会由于缺氧导致各器官机能出现障碍,而消化道此时已承受了比平时更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鱼就很可能死亡。因此,金鱼被撑死的问题关键不在于金鱼不知饱,而在于“剩饭”。 (选自《少年科学画报》2012年第2期)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造成金鱼“被撑死”的原因是( )(3分)
A.金鱼是人们选育出来的一个品种,身体调节能力和抵抗能力比较差。 |
B.金鱼属于无胃鱼,消化能力差,并且不知饱,不断吃,吃到死为止。 |
C.当金鱼吃得有点撑后,其脆弱的消化系统就会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压力。 |
D.当水中的氧气不足时,金鱼会由于缺氧而导致体内各器官机能出现障碍。 |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小朋友喂食金鱼的经历开头,是为了说明人们应掌握正确的金鱼喂养方法。 |
B.本文将有胃鱼与无胃鱼作比较,为了说明有胃鱼饱食感迟钝,吃得比需求量多。 |
C.本文是从金鱼生长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因素这两个方面来分析金鱼被撑死的原因的。 |
D.本文指出水中氧不足的原因有二:一是金鱼消化食物需氧增加,二是活食鱼虫耗氧。 |
又见鹭鸶
陈忠实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溜达。旱草和水草都已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和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在桌椅间蜷窝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松弛开来。
②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便蹑手蹑脚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足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④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时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对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⑤不见鹭鸶,少说也有20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水过河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⑥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庆贺“指示”发表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贵族阶级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抑或是不屑于这一方地域上人类的愚蠢可笑拂尾而去?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鳏夫或寡妇悲怆遁逃?
⑦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⑧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馋和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⑨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宁可舍弃了一个美好的出活儿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它们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⑪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文章第①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文章第⑤段 “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中“扑飞”一词用得很好,好在何处?
答:文章第⑧段“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用了什么写法?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答: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又见鹭鸶”的含义。
答:
信念与成功
①浩瀚大海上,轮船如果失去了罗盘,就只能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漫长旅途间,行者如果失去了目标,就只能随遇而安,听天由命;苍茫人生中,我们如果失去了信念,就只能碌碌无为,平庸终生。
②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回顾历史长河,哪一个名人志士不是在荆棘遍布的路上,不懈地向真理进军呢?面对同行的否定,朋友的误解,居里夫妇依然在简陋的小屋里,年复一年地试验研究,终于,镭的发现使他们名垂青史。面对亲人的丧生,自身的伤病,富兰克林依然高昂地向“雷电”发出挑战,终于,“雷电之父”的美称让他名扬全球。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哥白尼就会屈服于教会的淫威,那么“日心说”又将何时出现呢?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爱迪生就会止步于数以千计的失败,那么如今繁华的夜市还会灯光璀璨吗?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怎么能前仆后继,最终领导人民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呢?是信念让他们披荆斩棘,是信念让他们最终叩开了真理之门。
③对于正在奋斗之中的我们,更需要信念来做指路标。在人生路上,没有人能预见到自己会遇到多少毒蛇猛兽,会经历多少狂风暴雨,然而,如果我们定下方向,拥有信念,又有怎样的艰难困苦会吓倒我们呢?正如风雨中的轮船仍能驶到彼岸,因为它有指路的罗盘;正如饥渴的行者仍能到达终点,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让我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念,为之努力拼搏,那么,碌碌无为必将与你无缘,成功的史册中必将有你的一席之地!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蚂蚁的本领
①早在人类诞生之前,蚂蚁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干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然能“设计”出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②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思考、筹划、谋算,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
③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第②自然段中“不过”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答: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写下来,并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其作用。(2分)
答: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答:
超导磁浮列车
①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取推进动力的列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之外,还具有无噪音、无震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目前正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的时速已达到500公里的目标,更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达700公里。
②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作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而下一代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则将在2030年左右投入运行。
③为使超导磁浮列车早日实用化,需要开发高温超导材料,探究列车在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从技术观点来看,还必须认真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
④随着超导磁浮列车的问世,将会诞生全新的超导磁浮列车制造业、轨道线材业,从而给传统的金属材料业、土木建筑业、电气和电子产业赋予新的活力,也将会对旅馆饭店业、航空业、普通的高速车辆制造业构成威胁。 超导磁浮列车获得高速行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超导磁浮列车有哪些特点?
第①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要让超导磁浮列车尽早投入实用化,在技术上还需攻克哪些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