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包含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丰富体验。例如,“旦”,甲骨文写作 “”。《说文》解释说“旦,明也”,意为早晨日出。后引申为早晨,成语 甲 中的“旦”即为此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旦”是“明亮”之意,复旦大学取此意来命名。旦则光明可见,古人对天明誓,表示光明磊落、诚实可信,例如,“ 乙 ,不思其反。”古人还用“旦”来表示时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也称“春节”。1912年1月1日,民国采用公元纪年,才有了现代的元旦——公历1月1日。
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是 和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旦”的含义与甲处成语中“旦”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D.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
下列与选段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
B.《说文》是《说文解字》的简称,由东汉的许慎编著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
C.古人归纳出的六种汉字构成方式称“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D.“旦”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朔日,与朔日相对的月末称晦日,而每月十五则称望日。 |
下列诗句中,与古代“元旦”无关的诗句是
A.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B.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C.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感到幸福。如果心理失衡,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也会感到不快乐。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就会知足常乐;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长戚戚。
请概括出幸福指数的三个要素。(每点不超过6个字)
要素一:___________要素二:___________要素三:___________
在下列横线处仿写与加点句子类似的语句。6分)
在大自然中万物都在表现自己,假若春笋不表现自己,怎么有浓郁苍翠的竹林?
,?
人们在社会中同样需要表现自己,假若袁隆平不表现自己,哪能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
,?
因此,哪里有成功和胜利,哪里就有表现。
《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到一小酒店,看见店前挑着一面招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请写出其绝妙之处,至少写出两点。
第一,
第二,
仿照下面的语句,另写一组句子,使前后意思衔接一致。
宽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他能容下竞游百舸,也能容下一叶扁舟。
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