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予路》)
②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
【注】①机变:奸诈。
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两个选段论述问题的切入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
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C.越其可逆天乎倔生下,故久立与其客语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恕字务伯,太和中为散骑黄门侍郎。恕推诚以质,不治饰,少无名誉。及在朝,不结交援,专心向公。每政有得失,常引纲维以正言,于是侍中辛毗等器重之。
时公卿以下大议损益,恕以为“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俄而镇北将军吕昭又领冀州,乃上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方今帑藏岁虚而制度岁广,民力岁衰而赋役岁兴,不可谓节用。冀州户口最多,田多垦辟,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征求之府,诚不当复任以兵事也。若以北方当须镇守,自可专置大将以镇安之。民不益多,法不益峻。夫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今兗、豫、司、冀亦天下之腹心也。是以愚臣慺慺,实愿四州之牧守,独修务本之业,以堪四支之重。”
时又大议考课之制,以考内外众官。恕以为用不尽其人,虽才且无益,所存非所务,所务非世要。后考课竟不行。
恕在朝八年,其论议亢直,皆此类也。
出为弘农太守,数岁转赵相,以疾去官。起家为河东太守,岁余,迁淮北都督护军,复以疾去。恕所在,务存大体而已,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顷之,拜御史中丞。恕在朝廷,以不得当世之和,故屡在外任。复出为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时征北将军程喜屯蓟,尚书袁侃等戒恕曰:“程申伯处先帝之世,倾田国让于青州。足下今俱杖节,使共屯一城,宜深有以待之。”而恕不以为意。至官未期,有鲜卑大人儿,不由关塞,径将数十骑诣州,州斩所从来小子一人,无表言上。喜于是劾奏恕,下廷尉,当死。以父畿勤事水死,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
初,恕从赵郡还,陈留阮武亦从清河太守征,俱自薄廷尉。谓恕曰:“相君才性可以由公道而持之不厉,器能可以处大官而求之不顺,才学可以述古今而志之不一,此所谓有其才而无其用。今向间暇,可试潜思,成一家言。”在章武,遂著《体论》八节。又著《兴性论》一篇,盖兴于为己也。
四年,卒于徙所。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B.独修务本之业,以堪四支之重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其树惠爱,益得百姓欢心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D.倾田国让于青州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杜恕“论议亢直”的一组是
A.不结交援,专心向公/   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
B.自可专置大将以镇安之/  而恕不以为意
C.常引纲维以正言/     实愿四州之牧守,独修务本之业
D.诚不当复任以兵事也/   俱自薄廷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恕字务伯,为官之后,不喜欢人云亦云,总是根据自己的思考,对朝廷的决策提出独立见解或直言批评,这些做法,得到了君臣上下的肯定。
B.杜恕在一次上书,提出了“帝王之道,没有比安民更崇高的。安民的办法,在于财富的积累;而积累财富,就是致力于农耕并节约用度”的见解
C.当时朝中对官吏考核制度展开大规模的议论,以便考核朝廷内外的官吏,对此,杜恕认为用人而不能让他尽力发挥才能,那么即便有才的人也没有多大用处。
D.杜恕为人豪迈任性,想不到要防备别人,以致受到程喜弹劾而入狱,审理后本应处死,但因为其父为国事勤劳死在水中,得以减刑,被免官为平民。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释惟俨文集序
欧阳修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得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我顾哉?”以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
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见卓著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奋身逢世,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俨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与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
曼卿死,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于时。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陵欧阳永叔序。
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干:行动,实践
B.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涂:通“途”
C.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责:责备
D.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复:报复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于佛而通儒术所趣异,而交合无所间
B.曼卿兼爱,惟俨之介天下务,当世之利病
C.乃古事之已然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谋其终
D.惜将老也已可以见志矣

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A.则贤者安肯我顾哉 B.惟俨姓魏氏,杭州人
C.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 D.惟俨既不用于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题。
南公①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某子与猾驵②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③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注:①南公:即吕南公,北宋学者。②驵:音zǎnɡ,市场经纪人。③帑:音tǎnɡ,库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既售矣
始皇既没
今何靳
今以是何之
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君安与项伯有故
自追及,告以不堪
追鱼人数里反之,酬以直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忍移之他人称代前文的“骡”
B.故为公验之称代前文的“银器”
C.向见君帑有之称代前文的“银器”和“罗绮”
D.叔卿与之称代前文的“有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秋之未,至于战,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度共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安定)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脸面)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苏轼《三苏文选》)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衣玉食靡:轻软。
B.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类:大抵。
C.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少:缺少。
D.不知其将噬人噬:咬。

比较下面两组句中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散而归田亩
皆安归哉
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
使不失职
A两个“归”字相同,两个“使”字不同
B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相同
C两个“归”[了相同,两个“使”字也相同
D两个“归”字不同,两个“使”字也不同。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吾考之世变世变:指世上的事变。
B.此四者不失职失职:指失业。
C.皆椎鲁无能为者椎鲁:愚蠢迟钝。
D.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布褐:指富人穿的衣服,引申为安闲的生活。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B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
C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D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