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却不影响它会建构一个信仰中心。
②儒教信仰缺乏宗教化的制度支撑,却制约于国家设置的宗教制度。
③这一信仰中心,它能够囊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
④这个信仰中心近似于“帝国隐喻”。
⑤所以,以儒教为主流的中国信仰,也同样缺乏严格的制度宗教中心。
⑥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缺失了一个制度化的宗教中心,却存在一个表达“帝国隐喻”功能的信仰中心。
A.③⑥⑤①④② | B.②⑤①④⑥③ |
C.②⑤①③⑥④ | D.③④⑥①②⑤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高余冠之岌岌兮 |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风乎舞雩,咏而归 |
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心备焉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渐见愁煎迫 |
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故人庄 |
D.长风破浪会有时会当凌绝顶 |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
B.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
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 |
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关羽在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幸得神医华佗为其刮骨疗毒。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而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被华佗赞为天神。 |
B.曹操病重,招近臣托孤,指定曹丕为继承人,并下令设疑冢七十二座,“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然后死去。之后华歆逼献帝立曹丕为魏王。(《三国演义》) |
C.诸葛亮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叹恐不能生,于是他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主灯不灭,就可增寿,不料魏军来袭,魏延闯帐禀事,扑灭主灯,诸葛亮大怒,拔剑欲斩魏延。(《三国演义》) |
D.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后曹操也不治身亡。(《三国演义》) |
E.. 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说这句话是希望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当初袁绍派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助。吕布请双方一同赴宴,提出通过射箭方式决定两家战或和的方案,双方都同意。最终,吕布一箭射中辕门外画戟小枝,使得双方罢兵,替刘备解了围。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马腾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先是将所穿的红袍丢弃,后来又割断长胡子,最后扯着旗角包颈而逃,幸亏曹洪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下雨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D“煮酒论英雄”一节里,曹操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谋臣劝说曹操早日赶走刘备,免得他日后做大来争位子。曹操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这表明他对刘备没有丝毫的顾虑。(《三国演义》)
E.曹操只给祢衡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不满,在宴会上裸衣骂曹。曹操大怒,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