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诗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 D.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 |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这表明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下列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①滴水穿石 ②物极必反 ③刻舟求剑 ④断章取义 ⑤失败乃成功之母 ⑥墨守成规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③④⑥ | D.②③④ |
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