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强调顺应天命,无为而治。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庄子是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
B.庄子是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文化素养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其核心和标志是()
A.掌握文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B.在文化知识方面的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的修养 |
C.文学理论知识的阅读、理解、写作的能力 |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礼节也各不相同。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一定不同 |
C.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 |
D.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有人说,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这说明()
A.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
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
综合国力的增强靠经济,经济实力的增强靠科技。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A.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 B.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
C.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 D.科技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
有人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其错误在()
A.否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
B.否认了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 |
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