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下列选项中,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
①铁路、邮政和电信业相继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
②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财政补贴,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
④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要求的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1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将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据此请回答24—25题据专家测算,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虑,这是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 B.自然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 |
| C.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
| D.错误意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
世界各国之所以能十分重视气候问题,走到一起来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是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使大家统一了必须共同拯救地球的认识。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是人们懂得了
①世界具有客观是物质性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条件的
④人类必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鼓励企业扩大对非洲的投资,积极扩大从非洲的进口。我国企业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苏丹喀土穆炼油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苏丹能矿部各以50%股份合资建成的公司。胡锦涛主席在访问非洲期间考察该公司时指出,中苏石油合作既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也促进苏丹建成了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为苏丹合理利用资源、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把本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出了贡献。事实证明,中苏石油合作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
根据材料,运用唯物论观点,分析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非经贸合作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哲学依据。
近年来,新闻造假事件不断,“纸包子”“周老虎”“刘羚羊”已成为虚假事物的代名词。从哲学的角度看,假新闻
| A.是在主观利益的驱动下,违背客观事实的捏造 |
| B.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具有局限性 |
| C.是凭空的想象、毫无根据的捏造 |
| D.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
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为“下一轮增长浪潮”。在全球经济低迷、次贷风波愈演愈烈之际,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代表共话全球经济热点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专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新一轮全球金融动荡,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由此可以看出
|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双刃剑” |
| C.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全球化 | D.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
猪、绵羊和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猪,它大声号叫。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A.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样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C.价值观社会、人生有导向作用 |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