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越来越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即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材料一:2013年年末我国人口数及其构成,见下表
注: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6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1)根据材料一,计算我国2013年人口抚养百分比(x%,其中x取整数),并分析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会对我国企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二:一段时间以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段的“黄金时期”,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可是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这意味着依靠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带来的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2)随着我国传统人口红利期的逐步消失,请从右表中选择三项能够应对的措施,并分别说明理由。
①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
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
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
④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
⑤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二胎 |
材料三:适应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2013年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依法启动“单独两孩”政策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者常委会应根据人口与计生法和本决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或作出决议。此次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意味不要计划生育了,而是既要抓好“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也要抓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3)根据上述材料,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解读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被人产称为“90后”,他们当中有部分人对金钱消费缺乏理性的思考,对待金钱的态度和家庭消费情况认识不够。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围绕“金钱与消费”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参与讨论
第一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本校一些同学对“金钱”的看法。
甲:在当今社会,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财富的象征,长大后,我要采取一切手段赚钱,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乙:我不同意甲的观点,作为中学生我们不能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我们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长大后,我要对社会无私奉献,视金钱如粪土。
丙:甲乙两人的观点我都不同意,在当今社会,我们既要想方设法地赚钱,又要反对拜金主义。钱是要赚的,但不能太多,钱多了会害人,许多丑恶现象的发生都是由金钱引起的。
(1)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论,请针对上述几位同学的观点,并结合《经济生活》中相关的货币理论知识,谈谈你对金钱的认识。(9分)
理性思考
第二小组的同学还深入一些同学的家庭了解情况。
调查结果总体显示,家庭生活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住豪华别墅,另外还拥有几套商品房或者几间店面房;有的是一家人挤在四五十平米的小房子里;还有的家庭“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新房。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以更好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9分)
建言献策
第三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如今的“90后”,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有的同学即使家庭收入状况一般,但开销大得惊人,请客吃饭,购买个性化服饰、品牌运动鞋、电子产品等成了家常便饭。 (3)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9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针对“90后”消费现象,该班准备向该群体“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这个主题发出倡议。如果让你执笔书写这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据2010年第4季度央行在全国50个城市抽取2万户城镇储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37.6%的倾向于“更多储蓄”,17.2%的倾向于“更多消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联系材料一、二、请你为居民投资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011年2月初,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指出,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当前,一些高校毕业生仍然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为如何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提出相应的建议。(12分)
材料一:发展是处理民族关系的第一要务。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便没有民族的和谐,就不能确保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目标就是通过10年时间,最大限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材料二:胡锦涛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1)请联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所坚持的原则,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
材料一: 2009年和2010年江苏省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情况比较(单位:元)
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10年江苏GDP总量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2%;2010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52:1,而2009年为2.57:1。材料二:2011年,江苏启动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每年居民收入要增长10%左右。从2月1日起,上调我省月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一类地区从960元调整为1140元,增加180元,上调幅度达18.75%。这是我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具体措施,也是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措施之一。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江苏省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