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总量上去了,发展的质量却亟待提高,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这要求我们( )
A.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 B.用综合思维的方式认识事物 |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 D.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向善,懂得做人的道理;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科学文化修养能填补道德修养的缺陷 |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
C.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来讲,养老的意义是回归家庭生活。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要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点,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
下图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②重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该思维方法蕴含哲学智慧有()
①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②凡事从坏处准备必然能收获最好的结果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事物变化发展的预见性
④把握事物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