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
下图是发表于西方某报纸上的漫画《欧盟的真实内幕》,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漫画
A.暗示欧盟内部矛盾尖锐,前景堪忧 |
B.反映了各国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 |
C.显示了各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 |
D.表明欧盟各国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
A.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 B.君主派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
C.确立了总统制的共和制 | D.维护了议会主权 |
有学者指出,从智者运动开始,古希腊哲学就带有浓厚的“个人精神生活的实用性和公众物质生活的功利性”的特点。据此分析,古希腊哲学体系的形成是
A.奴隶制城邦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
C.独特的政治体制发展的产物 | D.斯巴达贵族政体实践的结果 |
下图中的叙述是中共在某次会议前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宝贵探索,它有利于
A.“三大改造”的启动 | B.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展开 |
C.“八字方针”的实施 | D.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
据《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载:“那时上海已经陷落,国民党军队正向南京败退,完全溃不成军。这些轻易的胜利刺激了日本的胃口,东京政府于12月22日提出一套新的更加苛刻的要求。蒋政府对这些要求不予答复,于是东京在1938年1月宣布它决心‘消灭’国民政府”。下列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始于1937年 |
B.国民政府不懂国际惯例导致日本侵华 |
C.日本想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中国问题 |
D.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