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话题 |
人物 |
看法∕史料 |
结论 |
专 制 统 治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
董仲舒 |
天子受命于天 |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
|
黄宗羲 |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
|
谭嗣同 |
君,皆大盗也 |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
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项规定不利于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
C.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指导思想是
A.中庸,不偏不倚 |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
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维护国家统一 ②发展社会经济 ③防御侵略 ④加强民族团结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
A.分封制 | B.宗法制度 |
C.君主专制制度 | D.礼乐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