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
|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
|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
|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
|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
| B.《共产党宣言》诞生 |
|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
|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
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
在洋务运动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 |
| B.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
| 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 |
有人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
| A.林则徐、魏源等人 | 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
| C.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 D.慈禧、光绪等 |
1988年在巴黎,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讨论新世纪的前途,他们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签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他们认为孔子的“智慧”是()
| A.“克己复礼” | B.“民贵君轻” |
| C.“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 D.“以德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