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22 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
|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 |
“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上述事件发生于
| A.1894年 | B.1895年 | C.1898年 | D.1901年 |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巳经比较广泛 |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
|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下图是汉魏时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局部)。学者认为这是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据此,则该织锦
| A.表明中国丝织业技术已登峰造极 |
| B.说明汉魏流行的字体是隶书 |
| C.表达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意思 |
| D.体现了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司母戊鼎的名称一直争议不断。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的发现,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2011年,国家博物馆将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鼎还是那个鼎,有什么好争 | B.更名是求真求实之精神的体现 |
| C.历史研究就应随时代而变化 | D.教科书都没改,一定是假消息 |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
|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