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 B.极力维护宗法制 |
C.主张废除分封制 | D.推崇法家思想 |
唐朝以前,我国城市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坊市不分开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③出现夜市、晓市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明清时期,民众的主要衣料是
A.麻布 | B.丝绸 | C.毛织品 | D.棉布 |
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 B.春秋时期 | C.战国时期 | D.秦汉时期 |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战国、秦汉时期,形成四大经济区域不同特点的决定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 B.开发的早晚不同 | C.统治者重视程度不同 | D.人口密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