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 |
| 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 |
| 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
| 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
山东简称鲁,又称齐鲁大地,这一名称起源于
| A.大汶口文化 | B.分封制 | C.甲骨文记载 | D.古代地名 |
我们中国人向来认同“叶落归根”和“认祖归宗”。这种情结与下列哪项有关?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禅让制 | D.王位世袭制 |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
|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
|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
|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
近代有“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的诗句,诗里面隐含的通讯手段有( )
①电报 ②高架铁路 ③电话 ④互联网
| A.①②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③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
|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
|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
|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