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天人感应” | B.“工、商皆民生之本” |
C.“存天理,灭人欲” |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幅历史名画时说:“从这幅画的内容来看,我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蛮高的嘛!”邓小平参观的这幅画应该是()
A.《洛神赋图》 | B.《清明上河图》 | C.西夏《打铁图》 | D.《女史箴图》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A.李贽的“异端”思想 |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
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