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得出( )
| 时间 |
事件 |
| 1909年 |
北京邮政首先使用自行车 |
| 1912年 |
北京至上海间的火车邮路开通 |
| 1917年 |
上海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 |
| 1919年 |
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 |
A.邮政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B.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宪法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可是获得独立后的美国却没有在宪法中规定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制宪代表解释说这种权利在各州法中已有规定。这主要表明1787年宪法
| A.具有地方分权特点 | B.轻率地对待公民权 |
| C.掩盖性别歧视实质 | D.具有种族歧视缺陷 |
“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待巴黎公社是基于其
| 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 B.革命精神 |
| C.推动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 D.民族精神 |
罗斯福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 够的生活来源。 ”从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摆脱经济危机的手段之一是
| A.关注民生问题 | B.遏制两极分化 |
| C.削减政府开支 | D.控制生产规模 |
19世纪后半期,晚清通过整顿士气和经世致用来恢复统治秩序出现了“同光中兴”。但这里所谓的“中兴”没有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内涵。材料中的“内涵”主要指
| A.向近代化的转型 | B.中央集权的重建 |
| C.社会性质的转型 | D.民主制度的建立 |
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
| 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
| C.脱离群众 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
|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