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
A.法家、儒家、道家 | B.儒家、墨家、道家 |
C.儒家、道家、法家 | D.儒家、法家、墨家 |
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 B.井田制度 | C.宗法制度 | D.礼乐制度 |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 B.人性本恶 | C.礼法并用 | D.民水君舟 |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
A.金德 | B.木德 | C.水德 | D.土德 |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进化史观 | B.文明史观 | C.整体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A.鉴往知来 | B.以古讽今 | C.厚今薄古 | D.贯通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