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某地颗粒采集器中获得雾霾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浸取。在探究雾霾颗粒可溶性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浸取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Cl- |
B.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SO42- |
C.向浸取液中加入Cu和浓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NO3- |
D.向浸取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附近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NH4+ |
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由咖啡酸合成CPAE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乙醇属于芳香醇,它与邻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
B.1 molCPAE最多可与含3 mol NaOH的溶液发生反应 |
C.用FeCl3溶液可以检测上述反应中是否有CPAE生成 |
D.咖啡酸、苯乙醇及CPAE都能发生取代、加成和消去反应 |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实验结论不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将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可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B |
在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
验证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
C |
将一定量的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 浓缩至有晶体析出时,趁热过滤 |
得到NaCl晶体 |
D |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产生浑浊 |
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Y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下丙和己均为气体。已知反应:甲+乙丁+己,甲+丙
戊+己;常温下0.01 mol·L-1丁溶液的pH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2周期ⅥA族 |
B.元素X、Y、Z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r(Y)>r(X) |
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
D.1.0 L0.1 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
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箭头表示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则甲可能是
①C;②H2O2;③Na;④Fe;⑤HNO3
A.仅①③④ | B.仅①②⑤ |
C.仅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C.方便面的制作过程中常用到纯碱,葡萄酒中一般加入少量SO2作为添加剂 |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