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莫高窟出土了一份文献中记载:“凡为夫妇之因……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程朱理学对女性婚姻自主的压抑 |
| B.体现了儒家追求“和谐”的思想 |
| C.婚姻自主成为社会一种主流思潮 |
| 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平等思想 |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这段话说明了( )
| A.罗马法尊重习俗,但习俗的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
| B.习俗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
| C.罗马法凌驾于习俗之上 |
| D.罗马法与习俗是不相容的 |
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是帝国范围内的通用法
| A.①② | B.①②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
| A.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 |
| 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 |
| C.场景三: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 |
| 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 |
假设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
|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 B.“郡县制”与“元首制” |
|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
罗马共和国统治后期的法律主要应是( )
| A.习惯法 | B.公民法 |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