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二月革命后,普列汉诺夫在《在祖国的一年》中写道:“我们社会主义者确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内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那时候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于俄国来说,这是比较遥远的未来的事”。据此,普列汉诺夫认为“二月革命”后( )
A.布尔什维克党应该大力发展俄国经济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是合作的盟友 |
C.俄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
D.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一项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
关于分封制,有人说:“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这个评价
A.正确,因为分封制加剧了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
B.不正确,“争”、“乱”原因有很多,归结于分封制本身是不确切的 |
C.正确,因为从分封制开始,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割据称雄的局面 |
D.不正确,因为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不可能引起“争、乱”局面 |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
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 |
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 |
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