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30°E和150°W经线圈上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附近代表板块边界),据此回答问题。
甲板块为( )
A.亚欧板块 | B.非洲板块 |
C.美洲板块 | D.太平洋板块 |
由乙板块与丙板块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地形单元是( )
A.日本群岛 | B.落基山脉 |
C.青藏高原 | D.东非大裂谷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图中甲地陡崖的崖底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358m | B.188m | C.688m | D.468m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
A.热量 | B.水分 | C.地形 | D.洋流 |
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规律 |
2008年7月,全国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汇总工作完成。据此回答下面两题。自2008年1月10日以来的我国南方地区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森林资源造成重大危害,森林面积受损近2.79亿亩,相当于全国森林面积的1/10。本次受损的森林资源主要为
①天然林②人工林③常绿阔叶林④针叶林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本次全国雨雪冰冻灾害森林资源损失调查评估汇总工作要运用到的现代化技术为
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在世界上的回归带上,大都形成荒漠景观,而我国这一纬度地带却是“鱼米”景观,原因是
A.这里人类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合理 |
B.我国这一地区人类环保意识强 |
C.主要是非自然原因 |
D.这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下面两题。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
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