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被忽视的致命“杀手”。PM2.5指数已经成为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数。
材料二:我国四个监测点PM2.5月平均值与高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面积%)对比
监测点 |
PM2.5月平均值 (单位:tig/rn3) |
高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面积百分比) |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
S1 |
52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s2 |
47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S3 |
51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s4 |
64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根据材料,指出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那个点,并分析该监测点空气质量最好的原因。
(2)试分析降低PM2.5浓度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左图)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右图)。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_____。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
(2)右图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___;深度1.6米处是____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___,理由是_______。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2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图10为北非简图,图11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图中城镇分布特点是:
原因:
读“北半球某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图”,若图中P、Q数值相差20°,回答问题。
(1)该地的纬度为。
(2)P的值为。
(3)D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正午和日落时,物影的朝向依次为、和。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京沪高速铁路起于北京南站终于上海虹桥站,全场1318公里,已于2010年11月15日完成铺轨。京沪高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它的建成将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
(1)京沪高铁把我国和两大城市群连接起来,自北向南经过安徽、蚌埠,和三个地级城市。
(2)京沪高铁80%的路段在高架上通过,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