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希望通过创造新"制度红利”,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形势变化,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预算管理制度不规范不透明,不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税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利于社会公平;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为整个改革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有效支撑。
(1)结合材料,运用“收人与分配”的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话题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足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按照头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矛盾观,阐述话题二蕴含的哲学道理。
话题三:户籍制度改革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尊重城乡居民自治定局的意愿,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又要指导地方尊重客观纪律,不搞指标分配,不搞层层加码,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党和政府应如何更好的尊重群众意愿。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一词从2001年入世后开始走红,但事实上中国获利微乎其微,以苹果手机为例,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中国制造业获得 的利润只有1.8%。当前,“中国制造”中有很大比重是“中国组装”,且对外依存度占到60%,因此,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还有很遥远的路。
(1)针对材料一中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我国如何提高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水平?
材料二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规范文化市场,维护文化安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哪些观点。
材料三中国与印度建交60年来,两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历风雨而前行。中印之间有分歧,但不能掩盖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诉求的事实。中印同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新兴国家,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有相似的诉求。在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上有共同的利益,而且两国都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建立更加密切和广泛的理解与合作的愿望。客观地说,中印在政治上是合作高于对抗,在经贸上是互补大于竞争。片面强调共同利益不现实,而单方面放大分歧也不明智。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对中印关系加以分析说明。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节能减排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普通百姓的支持。
材料一“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十年来,北京市能源消耗呈现总量下降的趋势,下图为能源消费构成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图中的市场主体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3)下表是北京市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的部分内容,概括其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内容
政治生活道理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分解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任务的通知》,明确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下降的目标。

完成2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核心区4.4万户平房采暖小煤炉改造;推动实施平原地区35万亩造林绿化,新增水域面积100公顷,增加城市环境容量。

研究实施使用清洁能源供暖设施运行等补贴政策,在铸造、汽车制造、汽车修理、印刷、餐饮等行业,开展环保专项检查。

做好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组织开展PM2.5源解析及治理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思考,该规划的编制过程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民生问题。作为一个拥有占世界近21%人口的大国,只有做到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前站稳脚跟。近年来,我国粮食浪费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每年餐桌上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
材料二央视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真是不折不扣的“舌尖上的浪费”。尽管吃饭花的钱是我们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舌尖上的浪费”既有国家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还包括一些大学生。调查显示,每年大学生倒掉的食物,可养活大约1000万人一年。“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的警钟应该长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睁开眼睛看看富裕的国家怎样敬畏粮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还需要市场的配合,餐饮企业少来一点包厢“最低消费”等规定,多来一些 “半份半价”“免费打包”等服务方式。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更需要拿公权开刀。坚决抑制“舌尖上的腐败”,让那些在公款吃喝以后不愿意“吃不了兜着走”的公职人员在政治上“吃不了兜着走”。
(1)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2)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普通民众”,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主要统计指标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3421.12
10.2
第一产业
1061.2
3.1
第二产业
12049.61
11.9
第三产业
10310.31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692.55
15.9
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
8259.54
16.1
乡村
1433.01
14.9

材料2011年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进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1上半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2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22%,分别高于全国同期和本省年度预期目标0.6个、1.2个百分点。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问题(1)中的结论,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