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
(2)运用人生价值观知识,谈谈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应如何担当。
背景材料:2013年,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我国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广东省政府更是在《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70%,继续稳居全国前列”的目标。针对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差异,广东省拟实施差异化的空间策略和政策引导,引导形成珠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粤东城镇群、粤西城镇群和粤北城镇群培育区四个城镇化空间。
问题:(1)广东提出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哪些原理?
(2)请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简要说明,广东省拟实施差异化的空间策略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贵阳市孔学堂组办“2014年马年春节文化庙会”,通过国学讲座、民俗表演、戏曲欣赏等活动来传承、推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9天时间8场演出6次国学讲座,使5000年积淀的国学、礼仪、美德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其中该市300多名一年级学生身着汉服,参加“开笔礼”,在识字习礼的启蒙仪式中去学习、领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传统思想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荀况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现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背离群众观点,丧失群众立场,违反群众路线,放弃群众工作,改革就会失去支撑,发展就会失去动力,稳定就会失去基础,社会就会失去活力。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关系,关系到党的兴旺发达,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参加此文化活动对人自身成长的意义。
(2)材料二蕴涵了哪些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2013年11月3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的灰霾污染天气,城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再次警醒人们不得不思考与自然的关系。专家认为:“现在世界上的环境问题大都与企业有关,企业既是污染物的主要生产者,又是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是资源破坏的主要来源。企业作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经济单位,除了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还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材料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对生态环境的诉求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维护公民对生态环境的合理诉求。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职能转变,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增强工作透明度。公民也应具有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素养和意识,通过恰当方式反映诉求,寻求政府帮助和解决,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建议,从而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建立生态和谐的长效机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企业应如何承担对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政府与公民良性互动的原因及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乡风文化培育。绍兴市张家村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寻找并评选身边的各方面道德楷模活动,积极开展“公德之星、十大孝子、好员工、好媳妇等美德模范”、“五好家庭”等活动,弘扬时代新风;定期将八荣八耻、公民道德规范评比结果上墙,及时更新光荣榜;展出黑板报,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并聘请本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回村进行爱国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凝聚社会共识和力量,保证方向的正确。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谈谈绍兴市张家村培育乡风文化的做法对文化发展的启示。
2014年3月,习近平出访欧洲,被称为为期11天的欧洲文化之旅。获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以“茶酒文化”为话题阐释了中国的文明观:文明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文明是平等的,茶和酒都是休闲和交际文化的精粹,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文明是共生共荣的,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得以保留,才会让“文明的共存和发展”变得更有前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的文明观所体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