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图1、山东2014年下半年贸易情况

项 目
出口
进口
金额(万元)
同比(%)
金额(万元)
同比(%)
总 值
14953.9
7.4
13470.8
4.8
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
7297.8
8.3
7691.9
3.6
技术型贸易
6309.4
1.0
3520.0
3.0
其他贸易
1346.7
27.8
2258.9
16.1
企业性质
国有企业
1927.5
-3.9
3722.8
0.9
非公经济企业
7511.2
3.1
6483.4
1.3
外商企业
5515.2
19.2
3264.6
18.0

图2、2014年下半年全国及外贸主要省市进出口情况

省市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总量
(亿美元)
增速(%)
总量
(亿美元)
增速(%)
总量
(亿美元)
增速(%)
全国
9658.8
-1.0
4913.2
-3.4
4745.7
1.6
广东
2227.9
-23.1
1299.7
-20.2
928.2
-26.7
山东
659.5
6.3
311
6.5
348.4
15.0
上海
1095.4
8.2
475.9
-1.9
619.5
17.5

材料二:山东省政府对实现2015年外贸进出口增长目标提出如下建议:开展对产业转移情况的调研;做好新引进外资项目投产跟进工作,尤其是增资项目尽快投产,形成外贸新的增长点。加大对外贸企业财政、税收等的支持力度,在税收额度和方式上给予更多优惠;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协调帮助外贸企业解决土地、用工、生产、进出口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结合材料一,分析图表体现了山东贸易的什么情况?
(2)结合材料,运用企业经营与发展、对外开放的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山东应该如何面对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推进文化创新,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理由。
(2)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借鉴世界文明成果”。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理解这一特点及其作用?
(3)请说明材料二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唯物论启示。


材料一: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得以延续的秘密所在。历史上很多古老的文化都因为丧失了创新能力而丧失了生命力,最终不得不面临消失的结局。如:玛雅文明、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都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文化,但都消失了。
材料二: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人面临巨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张祥龙先生在其著作《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中表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面临断子绝孙、无以为继的重大危机。这时还意识不到‘泉涸,鱼相处于陆’的危险,而去奢谈‘中国文化的世纪’的话,是危险的不智。清末人们意识到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生存危机不但没有过去,而且就其文化含义而言,今日变局之险恶有过之而无不及。”张先生的文章博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严肃的思考如何延续中华传通文化的命脉,让古老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生命、新活力的严肃问题。
问题:在当代中国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来创新中国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
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
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