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依法治国推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全会立足国家实际,直面我国法制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部署。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④有保障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 )
①全国人大加快立法,完善法律体系
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③行政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党要依宪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成语所体现的哲理与漫画《砌墙》寓意一致的是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
C.不谋全局,难谋一域 | D.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以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人在一生中思想上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A.个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 B.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
C.个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 D.作为认识基础的灵感稍纵即逝 |
下列古语古训与其哲理相一致的是
A.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普遍性 |
B.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
C.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
201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以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