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多位领导人或远赴拉美,或拜访近邻,或亮相国际重要峰会,谋划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大棋局中如何“协和万邦”。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我国应对新挑战需要( )
①把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始终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协调不同国家间的利益,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④与世界各国结成盟友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2月公布了《关于201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有人计算,如果加上劳动法规定的带薪年假,劳动者全年带薪休假时间约为120-130天,近1/3时间。带薪休假表明劳动者享有
|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 B.休息休假的权利 |
| C.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 D.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给社会 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下列选项中你认为合理的顺序是
①获得工资收入 ②刺激居民消费 ③扩大生产规模 ④增加就业岗位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 C.④→①→②→③ | D.④→③→①→② |
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经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在信息爆炸和产品丰富的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如何抓住消费者注意力这种稀缺的商业资源,便成为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这对企业经营者的有益启示是
| A.企业生产的根本出发点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 B.企业之间竞争成败的关键之一是信息是否畅通准确 |
| C.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大众培养潜在的消费者 |
| D.企业必须拥有能引导消费市场的全部经济资源 |
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意见指出,要逐步消除企业兼并重组的制度障碍,放宽民营资本的市场准入。《民营经济蓝皮书》预计今后5年,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上升至75%。上述材料表明
| A.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
| B.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C.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 |
| D.民营经济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 |
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某地政府提出要为企业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下列做法与对应的“加减乘除”要求相一致的是
| A.“加法”:增加税收,尽量增加财政支出 |
| B.“减法”: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
| C.“乘法”:强化计划,规定生产要素分配 |
| D.“除法”:节能降耗,淘汰技术落后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