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想法。他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二: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纷。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己、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近年来,广东省一直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涌现了诸如顺德美的集团、惠州TCL、珠海格力集团等成功案例,这些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让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发生“化学反应”,激发了企业活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材料二: 2014年10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三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数据。对于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需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外贸进出口形势堪忧;二是房地产业发展呈现放缓趋势;三是物价指数面临上涨压力;四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
材料三:2014年10月2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等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紧密结合广东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大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保持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政治生活》中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广东为建设法治大省应有的作为。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艰深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
材料一: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生存求发展,不仅要把握企业自身的发展,想着“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回顾昨天,要看到改革开放几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增强信心,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就是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克服困难。面向明天,就是要度过眼前的危机,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还要时刻关注环境、关注资源、关注社会,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谈谈企业谋划发展之策要时刻想着“三天”、实现“三关注”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美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大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其中鱼类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丽。这些年来,我国围绕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大坝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小鱼胜大坝”其实是“小鱼胜人类”,“自然胜文明”,是以“鱼道”来抑制人道,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怒江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已不堪人口重负。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规律,最终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之道。
(2)请你也来参与这场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矛盾分析法阐释自己的观点。

请简要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近年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持续引发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对企业的污染现象视而不见;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偷排乱放现象尚未根除……美丽中国,我们要呼吸更新鲜清洁的空气。要实现这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如何用法治力量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材料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但我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由于我国的低碳技术总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要使碳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则需要充分的国际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上的态度和措施做出阐释。

十二生肖源于中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人就以十二生肖来纪年。十二生肖既反映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同时,十二生肖也随着算命术的盛行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把生肖与人的性格、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与西方的十二星座说相似。
2015年,是中国农历羊年。做人“羊”眉吐气,生意“羊羊”得意,前程“羊”关大道,烦恼“羊”长而去立刻成为网络热词。有不少人包括不少中学生在热衷于推算自己羊年的运势,希望羊年好运相伴。我校高三(9)同学就此展开讨论。同学甲认为:“属相、星座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运势,不得不信。”同学乙则认为:“人的命运与属相、星座等外在因素没有任何关系,改变自身命运完全靠主观努力。”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生肖文化的认识。
(2)假如你参与讨论,你会如何评论两位同学的观点?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加以阐述。
(3)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就如何才能把握命运实现梦想提出你的两条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