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7月,驴友骑自行车从四川泸定(海拔1370米)出发,去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西藏拉萨(海拔3600-3700米)旅行。下图中,图a是途中经过的米拉山口,图b为他们骑行途中所拍峡谷景观。

材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驴友说此次骑行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1)分析图b中村落多沿河谷分布,且距河流水面有一定高度的原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图b中河谷特征及其成因。
(3)结合材料,驴友说此次旅行经历了“春夏秋冬”,试分析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依次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天体名称:

A.     
B.     
C.      
D.     

E、     
⑵ B天体的公转周期是     年。
⑶ A天体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
⑷ 按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分类,与D天体属于同一类行星的还有   星和    星。
⑸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E天体绕日公转的方向。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1)说出图甲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读图乙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岛雨季平均降雨量(毫米)分布图和乙、丙岛相关地理要素图。

(1)读甲岛雨季平均降雨量线分布图,描述该岛雨季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据图说明乙、丙两岛地理位置的相似性。
(3)据图说明乙、丙两岛河流水系的相同特征。

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类型


②地
④地
气候类型


特点


分布规律


(2)在①、②、③、④、⑤五地气候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_____地。影响①地和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②地常年盛行风______,该地的盛行风是______ (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与③地比较,①地海陆间水循环活跃,表现在等主要环节上。
(5)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试从大气环流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

下面甲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乙图中①②为该日两个地点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D地位于A地的方向。
(2)太阳的直射点和②的地理坐标分别是
(3)D点到E点的直线距离约为千米。
(4)此时,地球上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2分)
(5)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